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王翔在记者会上透露,草案二审稿拟进一步落实过罚相当原则,避免生态环境领域“小过重罚”和“大过轻罚”。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表示,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草案二审稿拟进一步落实过罚相当原则。
这一修改回应了社会对生态环境执法中“小过重罚”和“大过轻罚”问题的关切。
此次修改将于10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进行审议。这也是自今年4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初次审议后,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的进一步完善。
01 修法背景:污染防治法规的整合与平衡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初次审议期间及征求意见中,有意见指出,污染防治领域各单行法制定时间不同,有关罚款金额的规定差别较大。
在编纂法典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污染防治领域罚款金额的平衡,进一步落实过罚相当原则,避免“小过重罚”和“大过重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王翔介绍,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设有九个分编,也是法典草案条款最多的一编。
这一体例结构首先考虑的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其次是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源的治理。
然后是对化学物质、电磁辐射、光等新领域污染防治问题作出针对性制度规定。
02 制度完善:从总体要求到具体领域
草案二审稿充实了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草案增加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内容,加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在具体污染防治领域,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标准。
草案还加强重型货车大气污染防治和机动车船等排放检验造假的监管,明确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等监督检查要求。
此外,草案增加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价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进入内河船舶的水污染防治。
草案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标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
03 过罚相当:六大修改确保罚当其责
为确保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相当,草案二审稿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
增加从重处罚、从轻减轻处罚、不予处罚等一般适用规定。
这一修改使得执法机关在具体案件中有更明确的指引,能够根据违法行为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处罚。
将行政处罚五年追责期限的适用情形,明确为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这澄清了追责时效的适用标准,使执法更加精准。
总结执法实践情况,对部分条文中的行政处罚规定,区分不同违法主体、违法情形,调整计罚标准,作出相应修改完善。
将有关污染物排放口、编制生态环境影响报告、生态环境事故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予以统一。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单位未按照规定开展监测等法律责任,使企业事业单位有关监测的法律责任大体平衡。
参照危险废物有关违法的罚款数额,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相关罚款数额进行调整。
04 地方实践:减污降碳的探索与成效
就在国家层面推进生态环境立法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路径。
西安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中唯一的省会试点城市,在2024年9月印发了《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到2026年,构建 “4+3+3+6”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西安模式” ,包含25项重点任务。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广介绍,自2024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
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交通运输领域,西安市累计更新出租车(含网约车)19663辆,全部为纯电动车辆。
同时,通过推进过境货车一致性收费,引导车辆向外环高速分流,各类货车碳排日均减少524.71吨。
黑龙江省作为生态大省,“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6年获评国家优秀。
通过推进清洁取暖、淘汰燃煤小锅炉等措施,2024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较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生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介绍,全省累计99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成交额40.9亿元。
05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itation: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四五”以来,各地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程的推进,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将更加科学完善。
在地方,西安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已初见成效。黑龙江的生态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这些实践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丰富经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征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